时间:2025年10月25日(周六) 13:30-18:00
地点:南浔校区思源楼南409
报告人:陆伟刚
报告人简介:
陆伟刚,二级教授,博导,现任扬州大学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和省优势学科带头人、水利工程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中国水利教育协会常务理事、水利部水资源论证评审专家、江苏省高效节能大型轴流泵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水利协会水工结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工作近40年来,长期从事水工结构和工程水力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水工建筑过流通道的水力设计、水工设计以及结构设计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指导多名毕业生获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70余名,指导博士后10余人,获评江苏省模范教师、江苏省青年骨干教师、全国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水资源协会“先进个人”、扬州市“绿扬金凤”创新领军人才、扬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扬州大学“十三五”十大科技功臣、扬州大学“十二五”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和扬州大学“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等荣誉称号。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60余件、软件著作权30余件。创建了以水泵机组稳定、高效运行为核心的高性能大流量泵站协同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进、出水流道三维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集成研发了大流量泵站高性能泵装置关键技术体系,大幅提高了泵装置的能量性能和空化性能,为我国从“泵站大国”迈向“泵站强国”、推动水利工程学科发展以及提高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4项、获上海、江苏水利科技奖多项,其中主持完成的《南水北调工程大流量泵站高性能泵装置关键技术集成及推广应用》获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高性能大流量泵站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8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
报告摘要:
报告结合工程实践,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和模型试验方法对不同型式泵装置流道和水利枢纽工程流动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成果已在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引江济淮工程等全国百余座大流量泵站和许多重大水利枢纽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提升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